一、表面活性剂对水体性质的影响 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达到1mg/L时,可能会出现持久性泡沫,泡沫在水面形成隔离层,减弱了水体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致使水体发臭。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的浓度超过CMC后,它能够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污染物在水中浓度增大,或者将原来不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带入吸附层,这种增溶行为会导致间接污染,改变水体性质。另外,对于进入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水,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曝气、沉淀、污泥消化等过程。饮用水中若含有过多表面活性剂时,会有不良的臭味及油腻感;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灌溉农田,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大量排放,不仅对降解菌有毒害作用,而且会抑制降解菌在污染物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剂作为优先基质被降解,会延迟其他污染物的降解,导致水中溶解氧及矿物质的耗竭,尤其是含氮、磷的表面活性剂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此外,有的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会向下迁移而污染地下水,这种潜在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当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含量略高时,会影响水体中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导致水体初级生产力下降,从而破坏其中生物的食物链。表面活性剂引起的急性中毒最终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物质外渗,细胞结构逐渐解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对海洋微藻细胞的攻击点是藻类的细胞膜,在胁迫状态下,表面活性剂使藻类细胞的光合色素组成发生变化,产生大量的脱镁叶绿素,影响藻类的光合效率。三、表面活性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动物取食、皮肤渗透等方式进入动物体内。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过高时,就可以进入动物的鳃、血液、肾、胆囊和肝胰腺,并对它们产生毒性影响。SAA排入水环境后,对生活在水中经口摄入食物的哺乳类动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通过腮呼吸摄取氧气的鱼类影响却更大。鱼类十分容易通过体表和鳃吸收表面活性剂,并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体内各组织和器官。遭受污染的鱼类,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内各种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毒性增强,但同时毒性也存在极限。 综上所述,表面活性剂污染水环境,危害水生生物,影响海洋经济,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对饮用水源、地表水、海洋、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等水体中表面活性剂的监测及对表面活性剂排放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地址:广州市金碧领秀国际中心618房
联系人:程小姐
电话:13826195037
